中高溫大曲
中國是酒的文化古國,據考古學家證明,我國曾挖掘出原始社會中盛酒的容器,可見,我國的酒產品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,距今已經幾千年的歷史了,而中高溫大曲作為釀制酒產品的原料,它自然也在我國的存在歷史很久的,只不過沒有白酒那么久遠,隨著社會的發展,這種中高溫大曲的制作方法也已經朝著機械化、自動化的新工藝發展,但是大家知道制作這種酒曲的傳統方法是什么嗎?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。
在傳統的酒曲制造方法中,比較注重對于原材料的搭配,中高溫大曲的主要制作原料是小麥、大麥以及中草藥和一定量的豌豆,將其混合攪拌在一起,經粉碎拌水后壓制成磚塊狀的曲坯,人工控制一定的溫度和濕度,讓自然界的各種微生物在上面生長而制成的。由于在生產過程中受到很大雜菌的感染,所以導致酒曲的酶活力比較弱,只適合發酵熟料,產量比較低,出酒率只能在40%到60%之間,所以這種方法已經逐漸被淘汰。